商洛新闻网

【走百县讲百名退役军人故事】杨阳:退伍回乡 带领乡亲过小康

来源:陕西网

“当时,我所在部队位于福建省的沿海城市,那里经常会遭遇台风灾害。有一年台风非常严重,当地的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地里的果树全部被吹断,看到他们眼睛里的绝望和迷茫,一下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杨阳说。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杨柳 小编
2021-04-22 17:39:52
订阅

“当时,我所在部队位于福建省的沿海城市,那里经常会遭遇台风灾害。有一年台风非常严重,当地的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地里的果树全部被吹断,看到他们眼睛里的绝望和迷茫,一下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杨阳说。

转业回乡 扎根乡村

杨阳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丹凤县马炉人,2014年从部队转业后,放弃了在省城就业的机会,毅然回到了马炉村。2019年杨阳成功考取了国家公务员,而他依然把工作地选择在了马炉村。

“我至今也不后悔退伍时的选择,那时候的马炉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村民们的日子也还很困难,从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家乡发展做些什么,让家乡的老百姓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杨阳很坚定回乡建设家乡的选择。

甲衣虽解 军魂犹在

上个世纪,马炉村老支书刘西有带领马炉群众改变了贫穷的面貌,解决了温饱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马炉村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渐落伍,三十年来村子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生活设施落后,村容村貌破旧不堪,可以说,马炉村是一次迈过温饱线,30年却进不了小康门。

为了改变马炉村的现状,杨阳秉承着军人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与村两委会班子一块研究制定了马炉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确定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工作新思路。为了解决产业单一的问题,他成功引进丹江源养殖公司,发展冷水鱼养殖项目。

可村里的工作没那么简单,群众的分歧很多,认为这个产业不长久,见不到啥效益,村干部瞎折腾……项目定了,公司来了,同时来自群众的反对声音也来了。

这可急坏了村干部和很多支持这项工作的群众。为了能让项目顺利开展,杨阳和村干部轮流做群众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反对的群众,大家纷纷加入。

没有经验、缺少技术……在养殖初期,由于消毒不严格,首批鱼苗刚投放就死了一大半,使得群众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极大地质疑。

“那时候就有群众说是村干部贪污,还有几户群众到村部闹着要求退地退股。当时,我觉得很累、也很委屈,想到当初竞选村支书时对群众所做的承诺,想到我身为军人要发扬不服输的精神,我默默给自己加油鼓劲,一定不让乡亲们失望。”在连续几天杨阳与技术人员坚守在鱼场观察情况,联系专家研究对策,最终找到症结,最终问题得到了解决。两年来,冷水鱼养殖场为村上分红12.8万元,使30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增加了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从此群众开始对村干部越来越信任。

坚定信念 建设家乡

“妻子是西安人,从小在西安长大,为了支持我的工作,妻子选择离开西安,来丹凤生活,因为村里的工作忙,经常不能回家,也因此觉得对妻子很亏欠……”说到家庭,杨阳有些哽咽。去年妻子怀孕了,此时是马炉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时期,因为工作太忙,不能陪伴妻子,也因为自己的疏忽耽误了很多正常检查,导致孩子流产,这个伤痛也一直烙印在杨阳的内心。

“这几年对家人有着无限的亏欠,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更坚定了我建设美丽马炉的信心。”杨阳说。

如今,在杨阳的带领下和马炉人的共同努力下,村上建成了休闲体验产业园,集库区、休闲观光、草编、手工作坊、杂粮作坊为一体,乡村旅游初具雏形。昔日泥泞的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破旧不堪的民居焕然一新,村庄院落干净整洁,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2017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320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村集体经济实现从零到10万元的突破,马炉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出列。马炉村也已经成为全市党性教育基地,先后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获得县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20余项。

而马炉村的这些成绩,也赢得了群众对他工作的支持,也坚定了他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他要继续发扬军人作风,退伍不褪色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前进。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