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镇安: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来源:陕西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2-12-05 15:44:37
5508
发表于陕西

初冬寒意浓,栗乡气象新。

在镇安县达仁镇一片片茶园、一块块桑田中,村民们脱去外套挂在树枝上,正在热火朝天地除草、施肥。

产业兴旺,农民有奔头,乡村更有活力。

近年来,镇安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依托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效益、以产业带就业、以增收促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部曲”,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劲的旋律。

微信图片_20221205144819.png

产业兴:农业发展有了“指南针”

镇安县达仁镇山高林密,盛产茶叶、蚕茧、板栗、魔芋等农副产品和杜仲、猪苓、白及等野生中药材,森林覆盖率高达87%。

让好生态变成好效益,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找到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我们立足实际,依据当前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川道蚕桑坡间栗茶’的产业发展布局,集中连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达仁镇党委书记马泽博说。

农业发展有了“指南针”,群众生产吃上“定心丸”。达仁镇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确定了茶叶、蚕桑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以象园、农光流域为核心的茶叶产业示范区,以枫坪、丽光、狮子口公路沿线为中心的蚕桑产业示范带。

产业带动就业,农民多重收益。“每年在村上的养蚕室里帮忙养养蚕、管理桑园,一个月也有个三千来块钱,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丽光村脱贫户刘汉斌高兴地说。

从实处发力,向特色产业要效益。达仁镇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结合茶叶、蚕桑两大产业,按照“政府引导、主体带动、互助帮扶、共同受益”的思路,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农户”三种模式,通过自主经营、产业托管和入股合营等三个增收渠道,将群众牢牢捆在产业链上。目前,全镇流转土地1005亩,签订入股协议928户,创办茶叶专业合作社70个,蚕桑合作社24个,带动1255户4389人,实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据了解,达仁镇茶叶、蚕桑产业已成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202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180元,仅茶叶、蚕桑两项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

对于立地条件差的山区来说,产业定位既要准,又要久,关键是联农带农的效应还要强。

前不久,镇安县大坪镇40亩农光互补塔式木耳种植试验喜获成功,40万袋菌棒正式进入采摘期。“我们利用光伏园区空闲土地发展木耳产业,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产业的亩均产值。”大坪镇党委书记邹专满怀喜悦地说。

记者在大坪镇庙沟村产业园看到,一排排密密麻麻色泽黑褐、富有弹性的黑木耳依附在塔架上,采摘工娴熟地将一朵朵肉嘟嘟的木耳取下。阳光下的晾晒架上,薄薄一层黑色木耳,在蓝天白云下格外耀眼。

“大坪镇的农光互补塔式木耳,从塔架入地到木耳采摘用时约30天,亩均布设菌袋1—1.5万袋,数量是地栽式的6—7倍,亩产干木耳1000斤左右,这种模式生产时间短、投资见效快、亩均效益高,是一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邹专说。

微信图片_20221205144823.jpg

农民富:科技赋能增添“催化剂”

在镇安县,如今鼓起腰包的群众,回想起过去单打独斗、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摇头叹息表示遗憾颇多。而今,在政府的引导下,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步履铿锵,群众的致富信心十足。

木王镇的高寒,五月杜鹃花开是最有力的佐证。除了国家森林公园这张鲜亮“名片”,群众很难寻找出炫耀的“王牌”。

打出生态资源牌,种出道地中药材,是木王镇平安村两委会的共识。该村党支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陈家三兄弟药材种植公司建设黄精育苗种植示范基地,流转土地118亩,建设现代化温室大棚120个、2.8万平方米,黄精育苗种植面积75亩,累计育苗1200万株,年产值可达600万元。累计带动劳动力就业613人,其中一般脱贫户48户69人、重点监测户稳定务工就业4户7人、土地流转收益29户70人,户均增收3.2万元。

据介绍,平安村坚持“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基地”模式,着力培养屈吉文等一批“领头雁”,率先尝试林下黄精种植,已累计带动38户增收4万多元,林下种植面积达95亩,平均亩产可达3000公斤,真正实现了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产业兴则农民富,科技赋能增添“催化剂”。烤烟种植是镇安县一大特色产业,为了提升烟农种植效益,镇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探索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新路径,组建专业技术队伍深入田间指导,推行订单托管服务,为烟农生产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以前我们村每年种烟也就100来亩,去年烟草公司定点帮扶我们村,驻村第一书记给我们争取政策,技术指导,今年全村种烟面积整整翻了10倍,从去年的104亩发展到今年的1028亩,预计产值达到300万元。”米粮镇联盟村党支部书记张坡说。

依托日照充足条件,依靠科技支撑助力,镇安县米粮镇实现了烤烟种植质的飞跃。在联盟村,除了配套建设烟路9公里、蓄水池5座外,镇安县烟草分公司还补贴建筑生物质烤房26座,配套烟夹16套,农机、打孔器11个。同时,以“扩大种植面积、普及绿色防控、突出地方特色、增加烟农收入”为主线,全面实施烟叶标准化生产,走出了一条烟农、企业和地方政府经济收益共赢的发展之路。

“我们两口子以前都在外地打零工,今年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烤烟,保守估计能有20万以上的收入。”联盟村樊海滨得到了技术上的支持,信心十足地说,“以前以为种烟很难,没有想到现在专业化服务到田间,技术难题解决了,就一门心思地发展产业。”

微信图片_20221205144833.png

乡村美:绿水青山成为“压舱石”

因山而秀,因水而美。几年前的一个名不见经传小山村,如今成了秦岭深处一颗耀眼的明珠。

镇安县月河站罗家营村,随着打造康体养生基地、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这个村的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近年来,镇安县月河镇坚持以打造月河生态康养小镇为目标,立足特色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形成了一村一策、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宜种则种、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乡村振兴之路,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水为媒,以水致富。依托旬河水资源优势,建设罗家营美丽水乡。目前,建成罗家营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4800KW,产值500万元,利税50万元,带动86户农户通过土地资源入股167.7万元,按8%分红,户均年分红1170元,村集体收益7.35万元。

人在景中,景在村中,村在水中。其实,罗家营村不仅景色秀美,绿色产业也为这个村增添了无穷魅力。

据了解,该村以点带面扩大产业规模,建设农养型乡村旅游体。深入挖掘“花经济”“米经济”,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完成200亩核心区建设,发展农家乐3家、休闲茶座1家,带动群众年户均增收5000元;优质水稻轮做亩产收益超过1万元;天麻1600亩,年产量2500吨、产值400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烤烟41户1300亩,年产值390万元,户均增收9.6万元,成功注册了“旬河水乡”品牌商标,年产茶叶1700余公斤,产值100万元……

乡村增“颜值”,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奔向小康的“压舱石”。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的变化,让青树村村民胡贵礼感叹不已:“这几年政策越来越好,土房变成了现在的二层小楼,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幸福得很。”

曾经进一次县城需要两天时间的青树村,群众怎么也想不到如今成了风景区。据介绍,该村抢抓苏陕协作机遇,通过“危房改造、厕所革命、道路硬化、环境整洁”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了全村的“气质”,使山沟里的“土村庄”变成了青山绿水环绕的“洋村落”。走进青树村,记者感受到了浓厚的艺术生活氛围,“花舞田间”的音乐小亭让人沉醉,鱼塘、虾池在阳光的照耀下碧波荡漾,呈现出一幅“小江南”的美丽风景。青树村党支部书记石宏星告诉记者:“全村湿地改造虾蟹试养田270亩、虾蟹精养池240亩、建设垂钓体验区100亩,吸引着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据了解,镇安县今年改良茶园1.4万亩,养蚕发种1.1万张,种植烤烟2.8万亩、魔芋6000亩、中药材2.5万亩,发展食用菌1800万袋。前三季度,镇安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4%。

本文来源:陕西乡村振兴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