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百年党史 红色商洛| 1941年抗日烽火再次点燃

来源:中共商洛市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日期:2021-05-26 14:46:35
32614
发表于陕西

商县县委组建地方游击武装
  1941年6月,在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之后,商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此时,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共产党员陈忠茂回到商洛,开展抗日活动。根据商县县委的指示,陈忠茂任县委委员,分管军事,兼任游击队长。他携带长枪6支、短枪2支,昼夜兼程赶回商县东乡夜村、孝义一带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游击武装。他先后发展了吕彦才等一批游击队员,建立了县委直接领导下的唯一坚持抗日斗争的革命武装,在商县、洛南、卢氏、山阳等广大地区点燃了抗日斗争的烽火,为商县地区的抗日战争谱写了新的篇章。
  抗日武装自卫反击战
  1941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得知巩德芳、薛兴军领导的抗日武装活动在留仙坪一带时,国民党西荆公路警备司令部委派“剿共”总指挥刘兆玉率700余人围剿留仙坪,封锁了四面通道,占据了重要地势,大肆搜山清剿。巩德芳、薛兴军率部转移到米家寨的山头上,凭险固守,给以还击。刘兆玉率国民党兵进攻至山下,命令士兵叫骂,拼命冲锋。薛兴军举枪对准趾高气扬的刘兆玉开了一枪,将其击毙,致国民党军群龙无首,无心恋战,溃退而去。这一反击战,共毙敌30余人,给顽固派以严厉打击。此后,巩德芳、薛兴军分别转移到河南省淅川、陕西省澄城等地隐蔽。
  延伸阅读
  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
  1941年1月17日,蒋介石诬蔑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中国共产党采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得到广大人民和民主党派以及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1月25日,新四军新的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至3月,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在这一轮反击国民党当局的进攻中,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敢于斗争的政治意志和维护抗战大局的坚定态度,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本质,不仅破灭了国民党当局打击共产党、消灭新四军的政治幻想,而且使其不得不继续坚持抗战,推动濒临危急的国内时局重新趋向好转。经过这一轮斗争,中国共产党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争取和团结了中间阶层,提高了在全国的政治地位,赢得了民心和政治。
  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
  1941年,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加之百年不遇的旱、涝、蝗等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军民物质生活极其艰难。面对基本生活上的巨大困难,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求解放区军民积极发展生产,保障部队供给,减轻人民负担,达到坚持长期抗战的目的。王震率领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来到延安东南约50公里的南泥湾。三五九旅全体指战员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在沙柳滩上砍林开荒,开垦水田种水稻、山地种黄豆、旱地种玉米。全体将士一人一把镢头,白天开荒地,晚上掏窑洞,困了累了,就在树林里搭草棚休息;渴了饿了,就摘野果充饥。在热火朝天的生产劳动中,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经过3年的努力,三五九旅全体指战员将昔日荆棘丛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粮食堆满仓,麦田翻金浪,猪牛羊肥壮”的“陕北的好江南”。(中共商洛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本文来源:中共商洛市委党史研究室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