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商州:布好攻坚局 走出小康棋

来源:商洛日报
发布日期:2021-01-29 08:13:40
24113
发表于陕西

“过去在外头打零工攒不下钱,现在家门口有活干,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天都有钱挣,心里踏实了。”家住商州区大荆镇龙山村的村民周立行满脸笑容,“我承包村里的大棚搞辣椒种植,还在村里的光伏电站当巡检员,收入有了保障。” 

周立行所说的光伏电站,是商州区抢抓政策机遇,为全区贫困村、贫困户精心打造的带贫益贫产业之一,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光伏产业发展以及公益岗位劳务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获取产业收益。该电站总投资2.8亿元,年均发电量可达3200万度,年收益约2720万元,带动全区1万户贫困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有效补齐弱劳动能力人群产业扶贫短板。 

“十三五”以来,商州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截至2020年底,商州区31539户10261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三级书记”抓扶贫 筑起坚强战斗堡垒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在商州区委书记张盈安看来,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 

5年来,商州区严格落实区、镇办、村(社区)“三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强化区、镇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专门解决脱贫进程中的难点、难事、难题。下发《关于明确全区脱贫攻坚联镇驻村工作人员的通知》,明确区委书记和区长分片包抓18个镇办,46名区级领导联镇包村,300多名镇办、部门领导一线推动工作,6220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形成村村有人抓、户户有人帮、事事有人管的包扶格局。商州区累计选派246名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636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实现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村(社区)派驻全覆盖。 

在落实责任上,商州区推行“四级责任人一线工作法”,制定完善《商州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分解表》,细化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逐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落实、人大政协监督、“八办三组”协同推进的脱贫攻坚机制。 

同时,组建脱贫攻坚督查问责专项小组和18个现场督查组,选派40名干部常驻镇办,持续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行巡查督战。合理运用“三项机制”,正向激励干部士气,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据介绍,商州区全面提高村干部待遇补贴,足额保障驻村干部“四项待遇”,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342人、职级晋升147人。 

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是筑牢基层堡垒布下的“先手棋”。商州区拓宽选用渠道,47名优秀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和735名致富能人、退伍军人等被选进村“两委”班子,242个村全面实现“一肩挑”,成为脱贫攻坚一线“排头兵”。 
党旗插到哪里,哪里就有脱贫新气象。商州区强化示范引领,推行“党建+”产业扶贫模式,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50个、产业大户230户。通过党支部领办、引导等方式,促使1960户贫困户5895人变为“股东”,全区所有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1.6万元,12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

产业实现全覆盖 鼓足群众精气神

近年来,商州区构建了以光伏、食用菌、菊芋、劳务为主导,以核桃、中药材、蜂蜜等为特色的“4+X”脱贫产业体系,产业受益30821户101347人。累计建设光伏电站62.7兆瓦,带动贫困户20089户,设置公益岗位17201个,发放岗位工资1075.06万元,公益性岗位占比达到85.6%。建成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65个,发展食用菌8000多万袋(瓶),年均增收1亿元左右,带动1.6万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万元以上。订单种植菊芋4.5万亩,带动1.4万户贫困户增收5000万元以上。截至去年底,全区发展核桃46万亩、中药材40万亩、蜜蜂2.71万箱、飞鼠5.5万只、生猪87万头、蛋鸡230万只、烤烟1.5万亩,产业受益贫困户2.96万户。 

为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商州区积极培育电商和全域旅游产业。2020年,商州区电商销售总额10亿元,入驻电商服务中心企业32家,镇村电商服务站点192个,电商从业人员1200多人,带动1.4万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500元。建成国家4A级江山旅游景区、国家3A级莽岭绿道、卧虎岭养殖园、商於古道文化旅游项目一期,全力打造商州区旅游景区金字招牌。 

产业培育风生水起,就业增收方兴未艾。群众收入的标尺,能量出脱贫攻坚的高度。 

今年34岁的王娜妮,原本是杨峪河镇金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进了下赵塬移民搬迁安置新区。盛秦扶贫社区工厂落地建成后,王娜妮又在社区工厂就近就业,真正过上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在社区工厂就业,不仅上班近,接送孩子也方便了许多,一年下来能挣1.5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谈起新生活,王娜妮喜不自禁。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商州区开展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就业创业培训10324人次,全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77万人次。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7173个,培育认定就业扶贫基地33家、社区工厂32家,带动就业7069人。 

脱贫巩固有保障 小康路上幸福多 

五年来,商州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开展驻村帮扶,以钉钉子精神确保脱贫路上不掉一人。商州区累计投入资金1.49亿元,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07处,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和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全区共实施危房改造3856户、土坯房改造4024户,兑付补助资金21202.8万元,危房、土坯房改造竣工率、入住率均达到100%。给16998户36217人,农村特困人员2700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95亿元,特困供养资金7038.5万元,临时救助资金4128万元。新建改建敬老院3所、幸福院126个,全部投入使用。 

脱贫后,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确保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商州区建立了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后续帮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决定》,制定《商州区防止返贫和贫困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快速处置办法》《长期人户分离返乡人员“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常态化排查处置办法》《商州区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等十项机制。 

在民生领域,商州区建立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五年共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3所,累计资助学前至大学各学段学生114721人次,发放资助金9474.41万元。针对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商州区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资助政策,全区贫困人口参保率100%,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有了基础保障,给群众吃上永续脱贫“定心丸”。家住商州区腰市镇中乡村八组的侯婷婷,公公患病花去了10多万元,成了村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6年前,22岁的侯婷婷远赴新疆打拼,2016年,她毅然返乡创业,随后在区人社局的支持下,顺利地拿到了15万元创业贷款,实现了由打工仔到小老板的梦想。“感谢党的好政策,也感谢人社局给予的大力帮助,让我早日脱贫奔小康。”侯婷婷满怀感激地说。 

“从摆脱贫困到过上现在的小康生活,我已经很满足了。”商州区牧护关镇秦岭九组王念娃说。几年前,曾是贫困户的王念娃在政策扶持下试种香菇,由最初的5000袋发展到现在的7万多袋,现在每年收入10多万元。

本文来源:商洛日报作者:马泽平 张宏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